第430章各海军强国含金量几何?_澳洲风云1876免费阅读小说更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30章各海军强国含金量几何?

第(2/3)页

见谅,不是这样的,而是欧洲海军强国情况很复杂,大英帝国皇家海军独自位列世界顶尖的第一档,法国和德国可以算是第二档,若是加上美国的话,那么和传统的地中海海军强国意大利,横跨欧亚的奥斯曼帝国,正在黑海之滨崛起的沙俄可以并列第三档,这些国家都能算是海军强国,但是具体情况各个又不同,很难一言以蔽之。”

  “美国只能排在第3档?我记得美国的十年造舰计划已经进入第6年了,这些年下水的大舰可不少,怎么排名这么低啊?”李福寿裹了裹身上的裘皮大衣,迈开脚步向舱内走去。

  张道儒亦步亦趋的跟在身后,脑袋瓜飞速的思考问题,言语谨慎的回答道;“回禀伯爵大人,美国虽然新造的大舰不少,可是海军底蕴太浅,周边又没有什么强有力的挑战者,上一次在战争中的表现还是国内的南北战争,无论南方还是北方表现得都差强人意,没有经历真正残酷的大海战考验,这样一支舰队排名注定不会高,奥斯曼帝国纸面上的海军力量并不比美国差什么,同样也排列在海军强国第三等,就是这样的原因。”

  进入装潢奢华的舱内

  一股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古朴青铜饕餮造型的暖炉中,沁人心脾的龙诞香袅绕升腾。

  李福寿解下身上披的裘皮大衣递给侍女,然后在檀木桌前坐了下来,侍女奉上热腾腾的香茗和精美茶点后悄然退下,舱内只剩下他们两人。

  “坐吧,道儒兄,喝杯茶暖暖身子再细说你的高论。”李福寿神情温和的招了下手,端起茶盏喝了一口,感觉茶香溢满了口腔,身上随之也暖和起来。

  “多谢伯爵大人恩典,卑职敢不从命。”张道儒拱手作礼后坐了下来,端起茶盏喝了一口立马放了下来,神情恭敬的说道;“惭愧,卑职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左右也无事……就都说说吧,想到哪儿就说到哪。”李福寿双手抱着茶盏,神情淡然的回应。

  “卑职遵命。”张道儒略一考虑,方才开口说道;

  “战舰是一项集体的战争艺术,一艘高速巡防舰数十名舰员,一艘轻巡洋舰100多名舰员,一艘重巡洋舰200多名舰员,一艘头等铁甲战列舰300多名舰员,在舰长的指挥下必须形成合力,才能充分发挥战舰的作战性能。

  这关系到战舰上的每一个战位,舰长,舵手,航海长,轮机长,每一个炮位指挥官和损管战斗员,此外还有海军传统,指挥员配合,军费开支,训练水平,后勤支援等因素制约,每一项短板都会影响到战舰的战斗力发挥。

  海军底蕴深厚的欧洲强国,拥有深厚的海军传统,高水平的海军指挥官培养体系,高素质水手,充足的经费支持航行和炮击训练,支持从造船工业到殖民地码头的整个后勤体系建设,从国家到军队都高度重视海军发展,这样的军队焉能不强?

  符合这个标准的也只有英法两国而已,德国也存在明显短板,就是对海军重视度不够,投入和训练水平稍低,而且没有完善的殖民地体系,比之法国都有一定距离。

  美国的投入是够了,尚待一场真正的海战检验其含金量,奥斯曼帝国则是时冷时热,军舰队大都长年停泊在港口里,原本就不多的战斗力还能剩下几分,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至于在黑海之滨大规模造舰的沙俄,造舰规模巨大,鉴于其没有海军传统,海军在历次战争中表现完全可以忽略,只能作为一个有潜力的海军强国位列其中。”

  李福寿细长的手指轻轻的敲打桌面,认真的听过之后说道;“你只讲了6个海军强国,但是据我所知,奥匈帝国今年以来已经下水了两艘5000吨以上的铁甲巨舰,而且作为欧陆诸强之一,其军事实力不容小觑,此外还有传统的殖民国家西班牙,葡萄牙,荷兰,都是拥有悠久海军传统的国家,怎么没听你提到呢?”

  “伯爵大人,请容卑职细禀。”张道儒拱手作礼后,眼中闪过一丝自信的光芒,沉声回答道;

  “对于我昆士兰海岸警备队而言,衡量海军强国的标准只有一条,那就是能否在海战中战胜我们?

  所有已经在海战中被我们踩在脚下或者可能踩在脚下的国家,都不配称其为海军强国,不管其历史有多悠久,有多辉煌,在以实力衡量的海战中不值一提。

  昆士兰海岸警备队以“青龙”舰入役为标志,代表着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可以把这些曾经的海洋强者狠狠的踩在脚下。

  在此,我主要说一下奥匈帝国。

  作为一个没有海洋传统的陆地强权,二元制的奥匈帝国主要矛盾在国内,匈牙利和巴尔干诸地区独立倾向强烈,战乱频频。

  哈布斯堡王朝集中力量经营以维也纳为核心的奥地利地区,从国家财政到军队建设都予以重点倾斜,海军只是装点门面的小玩意儿,从来也就没有得到过重视。

  这就造成其海军各项短板严重,经费不足,训练不足,贵族出身的指挥官素质堪忧,很多人甚至没有上过专门的海军学院,并不精通海洋战争。

  我认真研究过奥匈帝国今年下水的两艘新战舰,得出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zbbwx.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