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章150辆_澳洲风云1876免费阅读小说更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68章150辆

第(2/3)页

论界的前沿探讨中,认为轻型侦查坦克负责索敌侦查和压制小股轻装步兵,配合步兵主力部队战斗。就例如大洋帝国的野狼轻型坦克,装备重机枪履行侦查坦克的职能。

  突破与渗透的任务就交由骑兵坦克来完成,这是更高一级的坦克,装备小口径火炮,拥有较强的战斗能力。

  而掩护步兵的即是由披挂重装甲的重型坦克来完成,攻坚破障,作为步兵部队的尖刀使用。

  上述的理论可以看出,英美两国都是把坦克作为步兵部队的从属装备,其目的也是为了配合步兵作战,而不是单独成军,作为一支独立的装甲打击力量来使用。

  在这一点上,与大洋帝国使用装甲部队的诉求迴异。

  大洋帝国在澳洲南北战争中率先使用了坦克装甲车,在李福寿有意无意的引导下,当时的坦克营,再加上大红一师前任师长李栓柱自掏腰包改造的装甲车集中使用,形成一支无坚不摧的装甲打击力量,在康士比高原会战中一举抵定乾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此后,在悉尼之战和墨尔本之战中,坦克装甲部队都是集中使用而发挥了巨大威力,因而形成了大洋帝国陆军装甲部队独特的理念。

  那就是装甲部队集中使用,独立成军,作为陆军中威力巨大的拳头部队,负责突破重点防御区域,参考重骑兵的作战理念,实行大纵深穿插分割和包围,对敌方重兵集团实施打击。

  帝国陆军中的荣誉大红一师和皇家禁卫军第四师(坦克师)应运而生,就是这种坦克装甲兵理论的直接产物。

  卞春松少将作为该领域理论权威和实践者,完善了相关的作战条例和战术理论建设,为坦克装甲兵建设补全了最后一块拼图。

  从最初的野狼轻型坦克~到猎豹中型坦克~再到最新型的T-2坦克,都是为了适应陆军坦克理论而诞生的产物,在火力,机动力和防御力三大要素中,重点强调机动性和防御性,火力则放在第3位。

  细思一下

  大洋帝国海军和陆军主战装备的发展战略,竟然惊人的重合了,都是把速度和防御力放在前两位,而火力打击放在第3位。

  这种惊人的巧合有其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内在的逻辑是凭借速度优势可以率先卡位,若打不过,最起码要跑得过,逃得掉。

  防御力排在第2位就很好理解了,那就是扛揍。

  火力并不要求有多高,对于陆军坦克装甲兵而言,过于坚固的目标可以用野战重炮和自行重炮来摧毁,而不必赶鸭子上架。

  这与英国坦克装甲发展理论截然相反,英国的前沿军事理论中,认为巡洋坦克最起码要装备两门57毫米火炮,5~6挺机枪,由一个班的士兵操纵,从而成为改变战场面貌的大杀器。

  当今世界各国,坦克装甲车的研发远远落后于理论,很多项目都停留在论证阶段,像大洋帝国这样高度重视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这是因为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大洋帝国拥有别的国家无法企及的优势。

  首先,帝国上层高度重视坦克研发项目。

  其次,由于国家地理位置的优势,陆军没有现实中的敌人,已经有15年没有参与战争,(1898年发生的洋西战争,是皇家禁卫军独自打的一场争夺殖民地战争,陆军没有参与),除了维持现有的装备和训练之外,皇家陆军拥有充沛的资金预算投入到坦克研发项目中去,为此每年耗费200多万金洋的高额研发资金,持续多年。

  纵观欧洲购强国都没有这样好的条件,英国陆军在结束不久的第二次英布战争中被打的灰头土脸,财政拉下了巨大的亏空,而且要用兵全球,每一个英镑恨不得扳成两半来用。

  沙俄和扶桑国就不谈了,陆军穷的都要当裤子。

  法国为了维持欧洲力量均势,始终保持了人数高达80万的陆军部队,并且还要为沙俄买单,财政上捉襟见肘。

  意大利,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都属于半工业化半农业国家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zbbwx.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