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第五集:大山儿女!_我的纪录片真的不想要高收视最新章节最快更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九章:第五集:大山儿女!

第(2/3)页

,  下刀的力度十分重要。

  锅壁要薄,  要均匀圆润。

  这一切全凭巧劲和耐心。

  ......

  用石头做锅?

  胡庄一愣。

  他所理解的石锅是按照正常的锅子所制作,然后涂上某种像石头一样的漆而已。

  可是没想到还真的有人这样一凿一凿的把一块石墩,挖成石锅?

  ......

  “(藏语)你要把里面的凹凸不平也削整了,要均匀一点。”

  东红看见小儿子下刀的力道不对,连忙出声道。

  墨脱是华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

  运输的难题解决了,东红的村子几乎每家都开始制作石锅。

  叮叮当当的声音在墨脱随处可见。

  几乎都形成了墨脱独有的声音。

  一口石锅可以买一千到两千。

  这是东红心中最好的事业。

  这也增加了他说服儿子的底气。

  “(藏语)来举起来看看,  默默看边缘是不是平整的,  再瞧一瞧,听听有没有当当当的声音,如果有就算是成功了。”

  东红拿着刻好的石锅递给儿子。

  手掌的接触才能够感受几千年来的传承的秘密。

  据说质地柔软的石锅一旦离开墨脱,就会变得坚硬。

  从出生那天起,门巴族人就离不开石锅了。

  用它熬的汤味道醇厚,据说对骨骼和心脏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此刻东红家正在熬制羹汤。

  质地明黄的汤水,散发着令人想要浅尝的欲望。

  食欲有时候也能够穿过时空。

  起码现在的胡庄就看的饿了。

  东红家的这口石锅是老一辈传下来的。

  据说他的爷爷曾经是墨脱最著名的石锅工匠之一。

  妻子用石锅酿造了最新鲜的门巴黄酒。

  这是一种用鸡爪谷和玉米混合酿造的谷酒。

  它有助于治疗绵绵阴雨带来的风湿也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

  喝完谷酒的父子俩,在屋内谈话。

  言语之间都是传承的味道。

  最近不断有山外的餐厅来定制他的石锅。

  石锅先要用马帮运到县城,再通过公路运出墨脱。

  三四匹马儿背着石锅走在山路上。

  东红一路护送,时不时还能听到东红自信的笑声。

  “(藏语)这种技艺在我们这边有独特悠久的历史,我的前半生就是靠这种技艺生活,  我觉得后半生也离不开它,  虽然没什么特别,但我觉得很值得。”

谷壁</span>  镜头从马背身上拉远了。

  但是去走近了胡庄的内心。

  看着画面中的东红,胡庄忽然觉得自己内心有什么东西被触动了。

  打动人的往往不是华丽的画面,有时候就是一些看不见的坚持。

  在米国的这么多年,胡庄所接触到的都是所谓的自由。

  但是这种自由惯了,胡庄从来就没有感受到这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细腻。

  胡庄时常也在想。

  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坏莱坞引人深思的电影越来越少。

  反倒是爆米花的电影越来越多。

  这是胡庄一直思考的问题。

  就在胡庄思考的时候,画面再次一转。

  离开了充沛的降雨区,墨脱石锅来到另一片高山林海。

  这里叫做鲁朗。

  几名鲁朗妇女正在山间的野花草地中弯腰挖着什么。

  不到片刻便挖出了一些手掌大小的植物。

  这是一种只在高原上生长的珍惜药材。

  手掌参。

  明黄小巧的手掌参连同十几种植物和当地的藏鸡被一同放进石锅里。

  经过三小时的慢火熬制,一道石锅鸡就制作成了。

  细腻的肉质,醇厚的汤汁,以及咕噜咕噜冒着热气的汤汁。

  一种令人食欲大开的色彩出现在屏幕上。

  森林特产的集合加上墨脱石锅。

  人们吃到了新鲜与古老的滋味。

  以雅鲁藏布江为核心,在藏地高原东部是大片的森林。

  在喜马拉雅南部的山谷里住着珞巴族。

  当地已经禁止猎杀保护动物,森林里的猎人大多已经转行。

  不过他们的心,却深深扎根在森林。

  古老的村落铺着现代化的公路。

  穿着传统服饰的珞巴族人,行走在村庄内显得悠闲又惬意。

  每家每户都拥有一套山脚下的安居房。

  不过老猎人林东还是喜欢居住在森林里。

  今天他特别高兴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zbbwx.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