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 让人震惊的盐政革新_崇祯窃听系统正版免费阅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23 让人震惊的盐政革新

第(3/3)页

门报名,缴纳保证金。报名方式多样,并不一定要本人去,且可以从全国所设盐课提举司报名,最终拍卖还是在京师拍卖。

  因此,拍卖的时间有点长,因为要等全国有意拍卖的盐商齐聚京师才行。

  而后是明码叫价的拍卖,现场还有都察院、东厂和锦衣卫的人监督,防止可能的舞弊。

  第一场盐场拍卖会,是最大的盛况。不少实力一般的商人,都想着是不是能捡漏而参与,结果便可想而知了。

  崇祯皇帝虽然没有到场,可他却是暗地里也派人去竞拍。不过只是价格达到他的预期之后,便不再出价,就让那些商人自己继续往上叫价去了。

  就山东那边的盐场,往年的时候,山东都转运盐使司,一年解运户部的盐课银收入,也就是五万两左右;可是,通过拍卖,在激烈叫价的竞争之下,最终成交价是八十万两三千五百两白银,翻了整整十倍不止。

  沿海的每个省份,都是一个拍卖盐场进行拍卖,就有京师,山东,南京,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七个省份;其中广西盐场的拍卖价要低山东不少,但是,南京盐场的拍卖价却又要比山东高不少;

  还有内地的省份,有的是没有盐场的,需要靠周边盐场出产食盐,比如陕西,就需要靠山西、四川等邻近的省份运盐过去。于是,这些省份的盐场拍卖就更为激烈,最终所得的拍卖价格,同样达到了一个惊人的价格。

  比如原本四川盐课提举司,一年所得盐税收入,就万历八年来说,只有七万一千四百六十四两而已,可拍卖之后,就得到了八十万两五千七百万两白银之多,这还是因为盐商考虑到内地不像沿海那边产盐成本低,而售卖又不能超过官府设定的零售指导价,因此没有再继续竞价下去。要不然,没有朝廷规定的这个零售指导价上限,就凭着内地的人口和售卖地区,这拍卖价格就绝对不止。

  风风火火的拍卖会,一场接一场地搞下来,虽然还没有拍卖完所有的盐场,可所有官员都知道,今年的盐税会达到多惊人的地步。

  还是拿万历七年来说,全国一年的盐税收入,就只有一百二十九万两千两百二十四两白银而已,其中还有三十来万两并不解运户部,而是用于地方防务。当然了,每年的盐税收入并不一样,但最高也没有高过两百万两;

  可是,如今还没拍卖完,朝廷就已经拿到了五百多万两白银了,对于这个收入,不管是户部还是其他官员,都不由得异常佩服崇祯皇帝的这个革新之策,这简直是运财童子,把食盐这种东西,变成了真正的聚宝盆!

  当然了,崇祯皇帝的这个盐政革新制度,最终盐场都会落到那些大明最富有、最有实力的商人身上。不过这又如何,只要他们能拿出银子付清税银,以后零售的时候,老百姓买到的食盐价格,比以前要低,那就够了!至少对于眼下来说,也就这样好了!

  这个盐政制度的革新,还带来了另外一个事情的发展。

  就是大明各地的有钱人,为了这一次拍卖,不得不把埋在地窖里的银子搬出来,存入大明皇家银行在各省的分行,得到一张存单,而后到京师再兑换成银票进行拍卖。要不然的话,光是运银子到京师去,恐怕就能让这些商人望而止步,也拍卖不到如此之高的价格了。

  而那些存入大明皇家银行分行的银子,当然不是只有中标的一家才会这么做,而是所有想要拍卖的商人,都不得不这么做。如此一来,原本大明国内不参与流通的银子,有很大一部分,随着这一次盐政革新而开始流入市场,参与流通了起来。

  当然了,有一部分银子,在投标完后,不管中与不中,还是会被提取出去,继续藏到地窖里去。可是,至少有很大一部分,他们感觉到了银票的好,就会留下了。

  这一次,也变相地壮大了大明皇家银行,让银票进一步成为大明真正的纸币,做出了不少的功劳。
记住手机版网址:m.zbbwx.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