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51 尚可喜之死
第(3/3)页
班志富和许尔显等人以及尚可喜的首级送去皮岛之后,也在皮岛这边传开了。最后,甚至连卢象升这边都有听到了。
对此,卢象升是正经进士出身,又是沙场悍将,他是儒家子弟,并不信佛家学说。因此,他是不信的。但是,这个流言的出现,对于大明这边却是有很大好处的。
他在仔细打听了流言的起源之后,便做出了一个决定。
尚可喜的首级以及许尔显被送往京师,而班志富和当天的那个活下来的亲卫,被明国水师在金州地面丢下,放回建虏那边去了。
对于这些事情,崇祯皇帝都通过在卢象升身上的窃听种子,基本上都事先已经了解,并不用等到信使到达京师。
卢象升抓获了正白旗固山额真英俄尔岱,这个对崇祯皇帝来说,就真是意外之喜。有图尔格的榜样在,至少这个英俄尔岱的利用价值就不会低。这个,对于以后光复辽东,绝对会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朝鲜反正,建虏就等于少了一处吸血的地方。就算他不甘心,那肯定也要花费很大力气去做事。要是皇太极再派兵去重新征服朝鲜的话,由卢象升在那边牵制,兵去少了怕是没用。兵力要是去多了的话,搞不好又是御驾亲征的机会了!
对此,崇祯皇帝甚至都有点期待,不知道那皇太极会怎么应对?
至于尚可喜这种汉奸的死,倒也算是死得有价值了。卢象升的做法,让他很欣赏。尚可喜死前的传言,就应该在辽东多传播传播,让其他汉奸也都听听,哪怕他们那颗汉奸之心再强大,可这流言对于国人来说,相信威力也是不小的。
崇祯皇帝想到这里,就是觉得有点可惜,朝鲜那边没有托可以用。要不然的话,再让托去煽风点火,效果就会更好了。不但可以煽动那些还有一点良心的汉人反抗建虏的统治,还可以再宣传朝鲜如何不把建虏放在眼里。朝鲜的这个事情,是建虏多大的耻辱等等,如此一来,就能逼迫皇太极去决策朝鲜事宜。
不过这些事情,要能如愿发展就最好。就算不行,如今对辽东建虏已经形成战略优势,崇祯皇帝倒也有信心,能在将来的几年内就平定辽东之乱。
崇祯皇帝正开心着,有内侍来报,说之前一直寻访的游方郎中吴又可到京师了,入住驿站,说是想面君。
事实上,从吴又可在江南现身之后,崇祯皇帝就通过锦衣卫知道了情况,对他的踪迹就有了掌握。
江南那边的水涝退去,后续的防疫抗灾差不多后,吴又可便北上了。只是到山东地界开始,又有陆陆续续地小疫情发生。这个吴又可本性难移,就又开始停留,所以一直到年底之前,才算是到达京师。
其实,如果是在原本的历史上,大明照样还是民不聊生的一年。
蒲州府大饥,草木皆被吃光,官府于城门外掘坑以埋饿死者,埋且满,饥甚无食的人争到坑内割食其肉,至有父子夫妇相食者。
山东沂州蝗灾,蝗遍野盈尺,百树无叶,赤地千里,斗麦二千。民掘草根剥树皮,父子相食,骸骨纵横,婴儿捐弃满道,人多自竖草标求售,辗转沟壑者无算。1641年春疫疠继起,死亡过半。
…………
这种种灾情,在这个位面上,却已经减缓了好多。
比如饥荒,北方这边,因为海路漕运的开通,特别是山东,受惠就很大。南洋那边的粮食,通过郑家的船队,源源不断地北运,同样是要在山东或者天津卫登陆,因此,虽然还是有饥荒发生,可却不是那种大规模饥荒了。与之对应的,大规模百姓死亡所引发的疫情也就减缓了好多,大疫情也就变成了小疫情。
至于山东的蝗灾?那才刚起来就被闻讯赶来的富户,用大价钱收购了!皇上都说这个好吃,还能有假!
吴又可一路北上京师的所见所闻,让他带着渴望,终于见到了崇祯皇帝本人。
记住手机版网址:m.zbbwx.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