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陛下,无恙?_家父汉高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18章 陛下,无恙?

第(2/3)页

情都是因为那个竖子?还不是因为他上头的贾谊和陈平吗?这竖子就是抢夺他人的功劳而已,无耻至极!”

        “应该是陈平做的好,朕从前一直认为,陈侯擅长阴谋治国方面是他的短板,实在是没有想到啊,是朕看轻了他,如今食货府的所有政策,都是陈侯一个人所制定的,他足不出户,就做出了这般的成绩来,当真是....阿父的这些大臣啊...可恨啊。

        刘长说起来就是十分嫉妒。

        “哦?是陈平?我还以为是贾谊呢。”

        “贾谊也还不错,不过,他的政策对比陈侯还是太简陋了,两人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不过,他也在办事,不像陈侯,过的倒是很悠闲,他的那个孙儿不是来了吗?他现在完全就是一个寻常的带孩子老头,朕前天在街道上见到他,都不敢认.”“他牵着孙儿的手,还扛着一袋子麦,说是从坊市回来,朕都吓了一跳,他自己有那般才学,非要让孙子前往县学,说是让他结识更多的朋友,他没事,就在县学那里等着孙子放学..听闻县学的官吏还因为孩子的事情训斥了他一顿,他都没有发火这日子倒是令人羡慕啊。”

        陈平如今的退休生活不知是多少人所渴望的。

        吕后却是长叹了一声,询问道:“他的病情如何啊?”

        “看他的样子,应该是疫愈了,太医说他还在服药具体情况他也说不好。

        吕后不知想起了什么,喃喃道:“陈侯向来是个高傲的人,他便是病重,你也是看出来的,要多安排太医令在他的府邸长住,确保他的健康想出这么多的政策并不容易,推行起来之后遇到诸多的阻挠也得他来解决,他这操劳半生,总不能晚年还是如此啊。

        刘长挠了挠头。

        “我知道的,我先前就不愿意让他当官,可是他自己上书,非要请任,我又不能反对.且等食货府的事情进行正轨吧,稍微平稳了,我就罢免陈侯的官职,让贾谊正式取代他.

        吕后赞许的点着头,“这是最好的。

        刘长跟吕后的抱怨,虽然有夸张的成分,倒也不全是假

        如今袁盎去了赵国,没有人再帮着刘长整理奏章了,这整理奏章,进行区别,审核,处置,绝对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原先的显错,袁盘,都算是大汉顶尖的人才,可以勉强进,行,可他们两人都去忙了别的事情,这些就落在了刘长自己的头上,大半夜,刘长还是坐在新殿内,看着案前的奏章发愁。“陛下,无恙?

        刘长据了据嘴,拳头被捏的咔咔响,最近这段时日,让刘长最恶心的就是这句话了。这是简单的问候,其实奏章的成分是很繁杂的,像县级的官吏也可以向皇帝上书

        ,不过,若不是点名了要提交给皇帝,那就可以由大臣们来查看,可到了郡级,庙堂级,以及诸侯国级,这个上书就得皇帝亲自过目了。

        因为里头可能会涉及到很多庙堂的核心机密,因此没有人能代替皇帝来查看。

        这些郡级的地方官员们所发来的奏章是真的很多,大概也是因为如今大汉的郡实在是太多了。

        而他们不少人,千里迢迢的发来奏章,就是单纯的跟皇帝寒暄一下,联络一下感情。

        整个奏章就是“陛下,无恙?”简单来说就是:下,您好吗?

        这并非是郡官闲的没事干,这就是所谓的君臣之礼,儿子要拜见父亲,大臣要拜见皇帝,若是因为距离而不能拜见,那就得通过书信来拜见问候,否则就是对皇帝的不敬。

        可对阅读奏章的人来说,这就实在是太不友好了,刘长已经暗示明示了很多次,让他们不要这么做,可这依旧改变不了大臣们对他的爱戴(zhe),他们依旧是我行我素。

        即便是这样,刘长还是提笔写道:“已阅,朕无恙,卿一月四次拜见恭问,朕欣慰,卿安心办事即可。”

        刘长回复完,又打开了下一篇奏章。

        “陛下,无恙?”

        刘长开始有些暴躁了。

        “你无恙?你无恙?你无恙?你无恙?”

        一连回了五个你无恙,刘长将奏章丢在了一旁。随即打开了下一篇奏章。

        “陛下,无恙?”“老狗!!!”

        站在新殿门外,官吏们都能听到皇帝的咆哮声,以及打砸木案的声音。

        当然,秦章也不都是清一色的问候,还有的是禀告地方情况的,像下雨,刮风,通常也是要写的,因为这些事情跟农桑息息相关,还有就是一些成果,弹劾,建议,还有问策。

        例如这位陇西的郡守。

        “陛下,陇西有群盗八十三人,为患!”“陛下,陇西有群盗八十三人,为患!”

        他将这个消息连续禀告了四次,刘长都不由得操着额头,批复道:“有盗就诛杀,这种事告诉朕做什么呢?!”

        可很快这位再次上书,“陛下,陇西有群盗八十四人,为患!”

        “不是让你清剿吗?!这怎么还多了一个呢?!!”

        大概是因为这些奏章很多不是他们亲自提笔,而是身边的官吏代笔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zbbwx.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