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货币【二合一】_大魏宫廷最新章节无弹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1章:货币【二合一】

第(3/3)页

思了许久。

  可能户部最多只是考虑整合国内的货币体系,防止旧币以及外来货币影响本国的市场与交易,但赵弘润则看得更远。

  就比如说,他魏国的货币,为何要局限于魏国本土呢?事实上现如今,他魏国的货币已经逐渐流向别国,即便在临淄、寿郢这些他国的大城池,也能起到代替其本土货币的作用。

  那么试问,为何不能更近一步呢?

  这未尝也不是一种文化输出啊,同时还能再次提高魏国在中原的地位与知名度。

  在听了赵弘润的见解后,前户部尚书李粱与礼部尚书杜宥均是眼睛一亮。

  区别在于,李粱是被「统一货币」这个词所动心,而杜宥则是因为赵润那句「文化输出」——是啊,当其他各国的百姓开始使用魏国钱币的时候,岂不是正在逐步接受他魏国的文化?

  试想,你要用魏国的钱币,首先你得看得懂魏国的文字吧?

  否则,若不清楚魏国货币的价值,岂不是会吃亏上当?

  而除了李粱与杜宥,殿内还有一人大受启发,那正是以「使赵润成为天下共主」为目标的介子鸱。

  在介子鸱看来,倘若天下各国的百姓当真逐步接受了魏国的货币,这岂不是意味着他们亦在逐步接受魏国本身?

  于是乎,他立刻就对赵弘润的这项建议表示了最坚定的支持。

  还是那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在决定下此事后,内朝首先开始忙碌起来。

  忙碌什么呢,当然是设计新币的式样。

  毕竟这是赵润登基为王后所铸造的第一批货币,也是魏国在成为中原霸主后铸造的第一批货币,且不说铸造不好丢脸不丢脸的问题,诸内朝大臣本身,就十分渴望做出一些改变,以对应他魏国如今的地位。

  于是乎,这个说应该以「天日」为图案,那个说应该以山河为图案,争到最后,赵润很遗憾地告诉他们,纵使是冶造局锻造的用来铸造新币的模具,也达不到这种精细的地步。

  最终,内朝诸大臣们还是决定老老实实在新币上铭刻一个「魏」字,不再想那些花里花哨的。

  至于背面,赵弘润思忖了半响,决定采用他们魏国传统图案「驷马战车」,即四匹马拉乘的两轮战车,虽说这种战车早已经淘汰,但作为传统,还是很具有纪念意义的,而且知名度非常高,一看就知道是魏国的货币——毕竟魏国的旌旗中,基本上也有这种驷马战车图案。

  在决定了新币的式样后,接下来需要考虑的,就是整个货币体系。

  是的,赵润并不满足于仅仅铸造一款铜钱,因为以魏国如今的交易流通,事实上铜钱已经不能满**易的所需,以至于最近几年,魏国商人们之间在交易中,更倾向于用「纸契」来代替那一箱箱装满了铜钱的沉重箱子。

  但「纸契」这玩意它并没有什么保障,若是另外一方硬是要耍赖,就算告到官府,也很难依照魏国的刑律来惩戒对方——因为并没有相关的律令。

  这种现象,是不利于贸易的,需要根除。

  至于根除的办法,一方面固然是在魏国刑律中增加相应的刑令,另一方面,就是铸造比铜币具有更高购买力的货币,比如银圜钱、金圜钱。

  但问题是,倘若要施行这种货币体系,铜、银、金这三种圜钱的兑换比例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倘若材料贵于钱币本身,一些投机之徒很有可能就会收集钱币回熔;倘若材料贱于钱币本身,那么,那些投机之徒,未尝不会私铸钱币,从中获利。

  虽然说在魏国,私铸钱币是砍头的罪行,但这并不能完全根除某些人的贪婪。

  因此,在这一块上,需要仔细琢磨。

  不过赵润,却在这件事上的提出了他的建议,即在银、金等钱币中,添加其他金属,一方面能增加钱币本身的硬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平衡材料本身与钱币的价值,尽可能地使两者等值——这样一来,无利可图,就能大大降低投机者回炉熔炼钱币或者私铸钱币的可能性。

  数日后,冶造局很快就铸造了一批铜圜钱的样品,迅速派人将其送到垂拱殿,送到魏王赵润面前。

  当日在垂拱殿中,赵弘润跟内朝诸位大臣,仔仔细细地审视了每一枚钱币。

  不得不说,冶造局的技术实在无需赘叙什么,他们打造出来的铜钱,无论是字迹,还是钱币背后那驷马战车的图案,都颇为清晰,相比较先王赵偲在位期间铸造的那些钱币,不知要清晰多少。

  “只有铜圜么?银圜、金圜呢?”赵润询问送来这批钱币的冶造局官员。

  那名冶造局的官员为难地表示,他们冶造局内部的工匠,还在调试银圜、金圜的材料比例。

  毕竟赵弘润为了日后方便统计,采取的是「十进制」,而不是这个时代原有的「十六进制」,这几乎是要颠覆魏国原有的度量衡标准。

  好在当年赵润改良的「肃氏度量衡」在魏国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否则,他还真不敢这么做。

  不得不说,调试银圜钱、金圜钱的材料选用比例,这的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冶造局的工匠们调试了足足三个月,这才按照魏王赵润的标准,铸造出了第一批银圜钱、金圜钱的样品。

  至于质量问题,当然无需赘叙:冶造局出品,必属精品。

  “很好!就按照这个,交予户部铸造。”

  在看过样品后,赵润很满意地说道。

  随即,冶造局便将他们锻造出来的、用来铸造钱币的一架架模具,移交给了户部,由户部来铸造新币。

  而同时,朝廷则出台了相关的条例,推行新币,废弃旧币,同时,也限制外来货币流通于魏国国内。

  正如朝廷所预测的那样,虽然有种种不适应,但新币很快就流通扩散,甚至于,夹带着魏国的文字与文化,流向了韩国、楚国、齐国、秦国等中原其他国家。

  这让其他国家有远见的人,渐渐感觉到了不对。
记住手机版网址:m.zbbwx.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