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 司马懿:天命在我!_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无错字精校版下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29 司马懿:天命在我!

第(2/3)页



  紧接着,断水之事在营中传开,士兵们在私底下议论纷纷,军心浮动。

  相比起马谡的焦虑,司马懿的心态就要轻松得多。

  昨天夜里,韩瑛和三千名士兵全军覆没一事并未打击到他的自信。

  司马对自己的军事能力懿有着相当高的自信,知道这种“偷袭失败”的事故是在所难免的。

  战争难免有输有赢。

  本来,司马懿是没考虑过偷袭的,蜀军驻于高地,据险而守,勉强偷袭未必能打下来。

  基于两点考量,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偷袭。

  一是试探,试探马谡是否有真才实学,是否真如传说中那样,战无不胜,料无不中。

  二是下马威。他想以这样的军事行动震撼蜀军军心,挫动蜀军锐气,然后再伺机攻击,便可事半功倍。

  不过马谡的军事能力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在觉察到魏军来袭后,蜀军竟然将计就计,设下诱敌之计,反令魏军又折损两千人。

  司马懿思考了一夜,终于想明白了,马谡的确有两把刷子,急不可下。

  那就只有从长计议了。

  天亮以后,司马懿立刻派出数队骑兵,绕着五丈原开启常规式巡逻,同时又派出目力比较好的士兵,到南面的秦岭山上,眺望蜀营动静虚实。

  司马懿是知道五丈原季节性缺水这个情况的。

  这也正是前番他在诸葛亮退走后,只在五丈原放置了三千兵马的原因。

  兵马多了,水不够用。

  负责侦查蜀军动静的士兵很快就发现了异常,蜀营中的士兵们走来走去,显得焦躁不安,似乎是即将哗变的前兆。

  “看来,他们已经遇到了缺水的问题。”司马懿捋着胡须点点头,露出老狐狸般微笑。

  哼哼哼,天命在我!

  马谡匹夫,你拿什么跟老夫斗?

  司马懿叫来司马昭,令其吩咐各部魏军不得妄动,严守其位,然后脱下盔甲,躺到木板床上,合眼而卧。

  此时此刻,魏军已经不需要进攻,只要坐等蜀军崩溃就可以了。

  局势正如司马懿所预料的那样,一天下来,水井又枯竭了十几个,蜀军大营弥漫着一股悲观的气氛。

  马谡变得更加暴躁,时常挂在脸上的从容自若彻底消失不见,他的眼神变得侵略性十足,这导致三大部将和杨百万都不太敢靠近他。

  甚至,营中只要有人提到“水”字,马谡就会很激动地冲到对方面前,抓住对眼睛仿佛要吃人的瞪过去,直到把对方瞪到精神崩溃,跪地认错,这才拂袖而去。

  白色恐怖瞬间弥漫了整个军营。

  所有人都小心翼翼的注意着自己的言辞,尽量避免说出与“水”有关的词汇。

  第二天。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马谡稍微平静了一些,只身来到五丈原北崖,眺望着山下不远处流淌的渭水,沉吟不语。

  愤怒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问题更加严重。

  现在,只有解决缺水困局,才能迅速扭转不利局面。

  沉吟的功夫,马谡想到了上次屯兵在街亭南山时的一幕。

  当时面临的处境也是敌众我寡,也是缺水。马谡以士兵“接力运水”之法,只用了十个时辰就填满山顶天池。

  但这个方法,却不适用于现在。

  当时驻守街亭南山的只有一万蜀兵,所需水量不多,且南山北面是缓坡,水桶接力转运困难不大。

  而此时五丈原上足足屯驻了五万大军,所需水量巨大,且五丈原北端的坡度几乎垂直,根本无法人工转运,甚至,连吊索悬桶取水之法也行不通――因为坡度不够垂直,水桶在提拉的过程中会翻倒。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马谡一边查看五丈原的地形,一边反复思索着着刚刚想出来的解决方案――在靠近渭水一侧,寻地势稍微低一些的地方,向下深挖,只要水井的深度与渭水水面持平,缺水危机必然自解。

  但是,五丈原上地势最低的地方,距离地面,也就是渭水水面的高度都超过了十丈(23米左右),即使挖出了水,如何把水抽取上来呢?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zbbwx.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