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首胜,也有可能是唯一一胜(求月票!)_加一个,我不太会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560:首胜,也有可能是唯一一胜(求月票!)

第(3/3)页

力。

  一个从事体育行业的人,你说话得有公信力,人家才会看你的文章。

  那毕竟报纸这玩意儿,又不能插动图,你只能靠自己的文字去吸引人。

  如果一个篮球专栏写手连球都不懂,就肯定没人会看他写的东西。

  你的专栏没人看,那报社为什么还让你写啊?不和你约稿,你就没稿费了呀。

  所以,希克曼现在就需要打一场翻身仗,而且他还不能承认李昂很强,因为承认李昂强大相当于是在自打脸。

  他必须坚持自己“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人设。

  希克曼这几天就差没把姚明的照片贡在家里,天天给姚明磕头。

  他能不能翻身,可都看公牛能不能干掉快船了。

  到时候,他只需要再马后炮的来一句:“我打从一开始就看好公牛,我早就知道他们是比湖人和快船更好的球队!我早知道李昂不行!”

  这不就洗白了嘛!

  公牛是不是比快船更好的球队不知道,但很显然,公牛确实是一支好球队。

  6月4日,NBA总决赛第一场在斯台普斯中心进行。

  这是NBA历史上第一次,斯台普斯中心举行总决赛,但参赛的却没有湖人队。

  湖人球迷有多耻辱,这自然不必多说。

  就连科比都不忍心看今年的总决赛,一看就无比伤心。

  面对公牛,快船队又打起了最擅长的三角进攻。

  公牛的防守不像湖人那么极端,他们对李昂的防守更依赖阿泰的一对一。而三角进攻的精髓,恰恰就是一对一。

  这不正合适嘛。

  结果就是,李昂在总决赛第一场比赛中拿下了28分,命中率43%。

  看上去,公牛队的防守完全没有成功。

  可最终的结局却是,公牛在斯台普斯中心以95比90战胜了快船,取得了系列赛1比0的领先!

  姚明全场12中9,罚球7中6,以极高的效率轰下了24分。

  卡特被李昂防得只拿了15分,但米利西奇轰下了21分!

  姚明在低位的终结能力实在是太强了,光靠呆子拦不住。

  所以,有一段时间迪奥就去协防了姚明,结果那段时间米利西奇抓住机会疯狂进球。

  公牛队的套路还是那个老套路,你要么让姚明在低位一对一。包夹姚明?可以啊,但你也要做好被公牛队其他人的投篮惩罚的准备。

  最终的结果很有可能就是顾此失彼,让公牛全队开花。

  反观快船这边,因为公牛坚决一对一,所以除了李昂以外大伙儿的得分都不怎么高。

  罗斯面对韦德杀手辛里奇,更是12投4中只得9分。

  算是总决赛首秀翻车了。

  辛里奇可以封堵罗斯投篮,而罗斯执意去内线的话,姚明又会让他很难受。

  这就是公牛坚持一对一的原因,说白了,让李昂拿28分是公牛可以承受的代价。

  阿泰的防守,保证了李昂在一对一的情况下命中率不会特别高,得分也不会特别高。

  总之,可以保证李昂无法靠一己之力杀死比赛。

  阿泰可不是阿里扎,阿里扎防守很好不假,但他连防阵都没有进过。而阿泰,他可是为数不多以外线球员的身份拿到DPOY奖的人啊!

  80分的防守和100分的防守都叫做优秀,配图的作者和不配图的作者也都叫优秀,但优秀和优秀之间也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阿里扎和李昂对抗很吃力,防守也不够凶,所以被李昂拔得怀疑人生。

  而这些,恰恰是阿泰的强项。

  阿泰当然也不至于彻底锁住李昂,李昂28分和43%的命中率都已经不低了。

  可还是那句话,这是公牛可以承受的。阿泰能把李昂限制到这个地步,就足够公牛赢球了。

  所以,接下来快船破招的方法就两个。

  第一,想办法在不给公牛其他人机会的情况下,包夹姚明。

  第二,进一步提高李昂在进攻端的效率和产量。

  卢子掐指一算......这两个问题,我好像恰恰都能解决啊!

  并不像之前湖人的防守那么无解。

  而且,只需要一个人就能解决!

  然后,若有所思的卢子就看向了李昂。

  李昂看着卢子那充满渴望的眼神,不禁嘴角抽搐。

  怎么感觉......我又要被死艹了呢?

  最后几场了你都不打算放过我?

  希克曼见公牛一上来就领先快船,心里很是开心。他感觉,自己咸鱼翻身的时候到了!

  所以比赛结束后的第二天,他就在自己的专栏发表了一篇文章:《李昂:72胜总亚军的缔造者》。

  黑李昂黑得那叫一个迫不及待,他就是想赶快告诉全世界,我还是很懂球的!李昂,他真的不行!

  然而有些繁华,只是表面上的假象罢了。

  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一场,是公牛队在总决赛里能赢下的唯一一场呢?

  ------题外话------

  今日份万字更新(9400)字奉上,跪求月票!5月月票冲刺活动和粉丝称号活动进入倒计时,抓紧参与啊!详情见书友圈活动贴~
记住手机版网址:m.zbbwx.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