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九、张良见庞癝_相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十九、张良见庞癝

第(1/3)页

  现今天下大势呈现秦、魏两强争霸的局面,大多数人都看好强横的秦国,因为秦国的底蕴很深厚。

  可张良却不这么认为。

  张良秦国的底蕴是深厚,但仍旧没有魏国深厚。因为魏国可以在百败之后顽强的生存下来,而秦国却不然。

  如果秦国遭遇到像马陵之战那样的惨败的话,他能撑住多久呢?

  是十年还是二十年?没有人知道。

  不过张良看来秦国撑不了多久,因为秦国看似底蕴深厚,但实际上却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般强横。不像魏国,马陵之战后接连惨败于秦国上百年,可仍旧在顽强的抵抗着秦国的东扩。

  一个连败上百年但仍旧屹立于七雄之中,且不是最末位,可以想象魏国的底蕴究竟是有多么的丰厚。

  可以说邯郸之战前的魏国是在吃自己的老本,可这个老本吃了上百年依旧还未吃完。且魏国最大的优点莫过于其独特的教育机制。

  论起教育,人们首先想起来的莫过于齐国的稷下学宫,因为稷下学宫实在太过有名了。然而稷下学宫培养出来的人大多都是夸夸其谈之辈,而魏国培养出来的人才却是实干家。

  虽然很多出自魏国的大才诸如商鞅、张仪、范睢等都在秦国为侯做相,但不可否认的是魏国的教育机制是战国七雄之中最成功的。

  就是靠着天下最好的教育机制,魏国才能吸引并培养出这么多人才并且依靠这些人才在四战之地的中原存活下来。

  而今,魏国再一次的爆发出人才大潮。最起码在张良看来,庞癝、尉缭、唐雎、韩非、范增、蒯彻、萧何、翟章等人都是不输于商鞅、张仪、范睢的国士之才,这些人放在其余的任何一国都是卿相之选,可他们却都心甘情愿的在魏国做官,并未因官职低微而有丝毫抱怨,而是甘之如饴的忙于自己的事物。

  不知不觉,张良来到了庞癝家门前。

  拿出父亲的书信,张良走向大门前对着守门人道:“韩相张平之子张良于拜见庞相邦,不知相邦可在家中?”扯虎皮这种事情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zbbwx.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