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二、楚国朝堂_相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百四十二、楚国朝堂

第(1/3)页

  话题再转到楚国。

  却说昌平君自继楚王之位后,与项燕的合作倒是颇为密切,配合的也是相得益彰,直至去年项燕大败。

  去年冬季,项燕的一场大败,打破了这种亲密无间的合作关系,而后昌平君为了将楚国的权力集欲一身,故意让项燕停留在寿春以防备魏国的反扑,而昌平君自己却在河东收拾那些朝中不听话的重臣,该贬的贬,该升的升,该流放的流放,不到半年的时间,整个魏国朝堂便只有昌平君一个人的声音了。

  想想也是,早在秦国之时,昌平君便已经是卿相的高位论起地位也仅次于当时的秦相吕不韦,又怎是一个易与之辈。刚到楚国之时,昌平君之所以事事都听从项燕的,盖是因为当时楚国没有一个自己的党羽,更别说有人效忠自己了。

  由于昌平君表现的很是小心谨慎,事事都听从项燕的安排,故而项燕也对其没有防备,直至昌平君提议迁都江东。

  众所周知的是,战国时代的江东虽然已经被开发,然而相较于中原,江东仍旧能称得上是不毛之地。而昌平君之所以想要迁都江东,不只是因为当时的楚都寿春在楚、魏边境地带,更重要的是,楚国权贵的封地也大都在淮河两岸,如若楚都依旧还是寿春的话,那么即便昌平君摆脱了项燕对自己的束缚,但依旧有很多权贵掣肘自己。

  江东却不然,除却已经去世的春申君黄歇的封地是在江东之外,绝大多数的楚国权贵在江东都没有封地,这也就意味着楚国权贵在江东的势力是一片空白,这就给了昌平君谋划的机会。

  至于当时大权独揽的项燕,昌平君只需一个给其统兵的机会,就能将其牢牢的栓在淮南,使得其对朝堂之事鞭长莫及。

  便比如现在,昌平君已经基本掌握了楚国朝堂,然而身为令尹的项燕却依旧在领兵驻守寿春,且寿春距离江东足有千里之遥,消息传递极不顺利,故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zbbwx.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