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8章 全民的参与_起航199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48章 全民的参与

第(3/3)页

对比不知道,一对比才发现,自家的奥迪200跟着马自达929一比确实是差了挺大一截,不管是整车的气场还是线条的优美程度都没法比,也难怪华腾汽车敢于雄心勃勃的喊出“与奥迪200争夺市场”的口号,有这么一款车在手,他们华腾汽车确实是有了一些底气。

偷偷的看了自家老总一眼,一旁的秘书朱磊小声的说道:“耿总,这辆马自达929确实是不错,但其实对于咱们一起来说,奥迪200不过是一个过度产品,最多到后年,全新一代的奥迪A6可就下线了,咱们的奥迪A6可是真正的国际车型……”

朱磊说的这些,耿少杰何尝不知道?

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在90年代,一汽与大众集团合作程度非常深,深到什么程度呢?深到全新一代的奥迪100、也就是底盘代号为C5、在登陆华夏之后正式叫做A6的第五代奥迪100,一汽在研发之处就参与了进来。

不但参与了进来,在详细的了解了奥迪A6(C5)的车身尺寸之后,一汽方面提出在华夏投放的奥迪A6(C5)必须加长90mm的轴距,并且加长的这部分空间要全部分配给后排的乘客,而这个时候,是1995年下半年。

德方的工程技术人员乃至管理人员对此非常不能理解,他们认为奥迪A6(C5)的车内空间已经足够大,大的连人高马大的德国人都觉得非常够用,为什么中国人反而认为需要加长轴距以获得更大的车内空间?

因为奥迪A6(C5)在设计之初并没有规划长轴距版本车型的缘故,如果按照一汽方面的建议开发长轴距车型,那就要在原型车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这么一来问题就来了:投入的资金、因而加长的研发的周期和大量人力屋里的的投入,是否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在经过综合考量之后,奥迪集团方面给出的建议是“没有必要这么做”,但面对德方的坚持,耿少杰坚持必须加长在华夏投放的全新一代奥迪A6(C5)的轴距。

在耿少杰的坚持下,向来有着“方脑袋”之称的德国人妥协了。

耿少杰是这么说服德国人的:“先生,如果您实在无法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加长奥迪A6(C5)的轴距,那么这样,从明天开始,您每天上下班的是和您的妻子交换一下位置,由您的妻子来开车,您和您的孩子坐在后排,这样您就能理解我们为什么坚持要加长轴距、并且将多出来的空间全部分配给后排的乘客了。”

之所以会提出这么一条建议,是因为耿少杰正好知道这位德国工程师和他的妻子都在奥迪汽车上班。

这位工程师对耿少杰的话半信半疑,但还是按照耿少杰的建议去做了。

而这么做的后果,就是两星期后,这位工程师终于“醒悟”了,明白了一汽方面为什么坚持要加长轴距。

最终,双方在1996年的1月份正式签署联合开发奥迪A6长轴距车型的协议,而这个时候,奥迪A6(C5)即便是在奥迪汽车的大本营:德国本土也还没有上市。

一汽方面对于全新一代的奥迪A6(C5)给予了极高的期望,虽然按照德国人给出的时间表,奥迪A6(C5)要到差不多后年、也就是1999年的下半年才能够完成全部的测试项目,开始上市,但一汽方面现在就已经开始制定宣传推广策略,只是谁能想到呢,忽然半路上杀出来华腾929这么一个“程咬金”?

望着停下来的朱磊,耿少杰叹了口气,说道:“小朱啊,你说的这些我何尝不知道?奥得A6确实是一款好车,但你看华腾工业集团这个动静,他们摆明了就是要先声夺人啊,如果他们赶在了咱们的奥迪A6前面上了市,你觉得咱们的奥迪200能够干的过他们?

而一旦奥迪200落在了下风,你觉得华腾汽车的那个小家伙会不会借此大做文章?

一旦那个小家伙借此大做文章了,你觉得民众会怎么看待奥迪?”
记住手机版网址:m.zbbwx.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